直接說答案:當然要!
從個人到公司,不管你是做 B2C 還是 B2B,都需要做品牌。
品牌就像是篩子,篩去不對的人;也像是磁鐵,吸引對的人。我們的時間與資源都是有限的,如果把時間和金錢投注在錯的人身上,對你來說反而是最大的傷害。
所以我們要做品牌,而且品牌是由內而外建立起來的——從團隊、合作廠商到客戶,要找到一群與你價值觀相符的人。這也會大幅降低溝通成本。前面提到,時間有限,尤其我個人當爸之後,時間真的被壓縮到不能再緊 ,所以我們更要把時間花在值得的人事物上。
與其花時間說服一個不認同你價值的客戶,不如創造自己的價值,讓看見你價值的人來找上你。這樣不只可以降低後續的溝通成本,
也能更快速建立信任關係。
舉個大家都能理解的例子:汽車品牌。
賓士:可能是坐在後座的老闆,講求舒適與派頭
BMW:年輕或是想要裝年輕的人,追求駕馭與操控快感
TOYOTA:務實低調,講求 CP 值
中華三菱:腳踏實地的中年中小企業主,選一台能載貨也能載人的車
我曾經開過中華三菱的車。走進原廠保養廠,我默默觀察其他車主的樣貌,看到一位大哥,穿著卡其色高腰褲、繫著皮帶、短袖 POLO 衫,看起來就是殷實的商人,我心想:他應該就是我腦中描繪的 Persona 吧。
以我來說,看到愛馬仕門市,我肯定是不敢走進去的,店員也不用浪費時間招待我這個不會買東西的過路客,大家都把時間省下來了。
做品牌要做到「三位一體」,沒有完美串聯就不會成功
所謂三位一體是指:
品牌(想傳遞的精神)=(感受)顧客(需求)=(能帶給消費者的)產品
品牌精神誤區:品牌如果在那邊自 high,講一堆精神理念,但消費者根本無感。
原因:
1. 你沒有搞清楚消費者要「裝」什麼(他想成為怎樣的人、想完成怎樣的目標)
2. 你感動了消費者,但他最後去買了更知名或更便宜的品牌
產品承諾誤區:你認為自己打造的產品獨一無二,但消費者無動於衷。
原因:
1. 商品品質太差、價格太貴,競品太多太強,無法滿足需求
2. 你沒有搞清楚消費者「要」的是什麼、「痛」的是什麼
舉一個我們操作的實例:五指(趾)襪品牌織步加 Walkplus」
品牌(陪你走更遠)=(安心的陪伴,讓我更有信心踏上旅途)顧客(有長期步行的需求)=(長時間行走也不易起水泡的五指襪)產品
中小品牌,要先搞清楚自己可以對消費者做出什麼承諾,
而且這個承諾,必須是對消費者有意義的。我們一開始也嘗試過跑者、籃球員、不同的職人族群,但我們的產品難以滿足他們的需求,也無法兌現承諾。
後來我們找到一群更適合的受眾——長途行走族群:媽祖進香、登山健行、徒步旅行者等,這些人在長時間行走時容易出現水泡、足弓疲勞等問題,我們的五指襪剛好能分散腳趾壓力,解決這些痛點。
於是我們提出品牌 Slogan:織步加,陪你走更遠。
再搭上大型活動熱潮,例如白沙屯媽祖進香動輒 20 萬人參與,我們順勢而為,讓品牌逐漸建立了屬於自己的道路,讓人留下印象。
今天就先分享到這邊,希望這些觀點對你有所啟發,也歡迎分享你對「品牌」的看法。
想了解更多運動品牌行銷相關資訊,或對運動品牌行銷工作有興趣,歡迎留言、私訊交流!
或追蹤歐福行銷 ALFU
延伸閱讀:

我是蔡瑋中,用四個標籤快速了解我
#運動品牌行銷|歐福行銷 / 英雄好汗 創辦人
#過氣籃球員|前⋯松山、台藝籃球隊長
#三流跑者|多年前全馬破四、半馬破百
#雙寶爸|我不是在工作就是在陪小孩
–
因為籃球,讓我從沒自信的孩子成長為團隊中的領袖。
從三興國小、金華國中、松山高中到台灣藝大,我都在球隊中擔任主力球員與隊長的角色,在籃球中找到了自我的價值。但畢業後,我沒有選擇 SBL 這條路,內心帶著遺憾,進入了職場。
「這份遺憾,成為我創業的起點。我決定將運動的熱愛與數位行銷的專業結合,打造屬於我的運動事業,讓更多人也能認識運動、愛上運動。」
–
也是這股遺憾與鬱悶,讓我有個瘋狂的想法:「在大馬路上狂奔」,所以接觸了馬拉松與路跑運動,加入了初創的《運動筆記》,隨著公司從 3 位員工成長到 40 人的規模。
–
於是,30 歲初頭,我創立了歐福行銷,使命是:「讓運動變得更簡單。」
–
運動品牌:推廣品牌更簡單
運動 KOL:經營事業更簡單
運動愛好者:參與運動更簡單
–
這幾年,我累積了上百個運動品牌行銷案例,與上千位運動 KOL、運動專家合作。現在,我可以很有自信地說——歐福行銷已經是台灣運動領域數位行銷最具指標性的公司。
–
未來,我會在這裡分享更多運動行銷趨勢、品牌策略與產業洞察,歡迎交流!
如果你是運動品牌經營者、運動 KOL,或者對運動行銷有興趣,歡迎留言或私訊,我很樂意與你聊聊!
–
對了,我們目前在積極徵才!
如果你愛運動、懂行銷、想加入專注運動領域的數位行銷公司,快來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