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這個職業大家一定都聽過,但你們真的知道一個職業攝影師的工作內容是什麼嗎?攝影師不是只是扛著攝影機東跑西跑而已,其實他們在拍攝前就要先構思畫面要怎麼呈現,拍攝中要去注意拍攝畫面是否耕當初構想的符合,拍攝完後要去整理影片素材再去進行後製,這一連串都是非常浩大的工程。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個攝影師從前置到後製的工作有什麼吧!
確認影片目標對象
在拍攝影片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先確定你這支影片的「目標群眾」是誰、你的影片的觀眾是誰,要先確認自己的觀眾的喜好,才能夠確實打中他們的通點,滿足他們的需求。
- 影片目的:首先確認你想透過影片傳達的核心資訊,例如是宣傳產品特色、塑造企業形象、音樂MV或自製生活日常的 Vlog 等。
- 主題風格:市面已經有很多主題種類,比如是感性、搞笑、藝術、形象、日常、開箱、風景、旅遊等。
- 影片成本:通常都是以客戶的金額預算,再去評估要如何去製作,無論是人力、道具、拍攝時間,方方面面都要考量到才是最好的成本控管。
- 影片長度:你可以選擇數十秒(如展示產品賣點),或數分鐘(如微電影創作)的短片製作。考慮成本、難度及觀眾口味,只要預算足夠,哪怕要拍電影都是可以的!
拍攝前置工作
- 畫面篇
畫面的好壞跟美感一樣是主觀的,但前提是你要先讓自己也喜歡,就像你在交出作品前要先在上面簽上自己的名字,要以自己的作品為榮,就算是小眾也還是有市場,重點是慢慢練習,拍出自己滿意的畫面,一個基本的畫面到下面三個要素就可以是一個及格的畫面!
- 畫面構圖
基本畫面構圖有三分法、對稱法、對角線法等等,構圖雖然不盡然是決定照片的一切,但比起技術的養成、器材的好壞,學會構圖才是最基礎的首要步驟。
- 運鏡
不管是拍攝 YouTube、MV、電影等等,一個好的運鏡可以讓影片的質感大大提升,而且適當的運鏡手法也能讓觀眾更能夠帶入劇情走向和發展,可以起到一個畫龍點睛的作用。
- 確認拍攝重點
在拍攝前要確認今天這支影片的重點是什麼,可能是人,也有可能是商品,確認被攝物、主角等等的呈現,才能抓到拍攝的重點。
- 設備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開始拍攝工作前一定要先跟自己要使用的設備「打好關係」,要先知道基本的功能操作,才能讓拍攝的流程更加流暢。
- 解析度
現在科技日新月異,4K的影片好像經變成一支影片的基本畫質要求。但是當你在使用相機、錄影機或是手機在錄製 4K 影片時,4K 影片的畫質可能不一定會比較出色,尤其當你的螢幕解析度只有 1080p 的時候。4K 影片確然無疑是個趨勢,但即便數位影像發展如此快速,高畫質相關的科技卻還仍未十分普及,例如顯示器多半僅支援至 1080p。所以還是回歸到到源頭,你今天拍攝的影片要呈現的重點是什麼?如果以一個接案的行銷公司來說,如果業沒有要求成品到 4K 的水準,又沒有影像裁切的需求,那麼其實 Full HD 1080p 的解析度就已經很足夠了!
- 曝光三要素
攝影的曝光三要素 (又稱曝光三角),包含了光圈(AV)、快門(S\TV)、ISO,曝光其實就是兩大因素在控制,曝光的時間、單位時間曝光的量,而控制這兩者的指標就是快門以及光圈,另外還有感光元件對於光線的感受能力,就是感光度,也就是ISO。
曝光三要素控制著曝光,它們三者之間互相作用也互相制約,其中一個高了,就得降低剩下的兩個或一個來達到曝光的平衡。
光圈:就是通過鏡頭內的葉片控製鏡頭開孔孔徑大小,光圈的表示形式f/xx 中,xx表示光圈大小,而xx是在分母的位置,因此光圈在數值上越小,光圈就越大。光圈除了控制進光量的多少之外,它還會控制另外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景深。開大光圈,景深就會變淺,背景就會被虛化,縮小光圈,景深就會變的寬廣,就連背景也會變得清晰
快門:鏡頭同感光元件之間阻擋光線的幕簾打開的時間,當幕簾打開,光線通過鏡頭傳遞到傳感器上,傳感器感受光線,直到幕簾關閉,傳感器接受光線的時間就是快門。
ISO:有的時候我們需要拍攝弱光環境,但是又必須捕捉動作所以要使用高速快門,而光圈又達到極限,這時候就得提高感光度來平衡曝光。感光度並不是越高越好,我們都知道隨著感光度的增加,感應光線的能力也就會增加,也正是因為能力越來越強,一不小心就會出現更多的噪點,因此感光度越高,噪點越強。
- 其他攝影配備
除了相機本身,在拍攝時也需要其他設備來輔助,像是反光板、收音、腳架、燈組,有了其他設備的輔助,就能讓你的影片質感更上一層樓!
- 人員篇
攝影可以一個人獨立完成,但假設你今天要拍攝的是一支長片,甚至是電影,那你肯定需要一個強大的攝影團隊。
- 演員的敲定
確定好腳本及企劃後,在每一場的拍攝活動中,最重要的關鍵無非是受訪者、演員、產品本人,需要確定好主角是誰,是否有符合這支影片的風格及需求。
- 工作人員編排
製片組、燈光組、攝影組、美術、化妝等等,每一個組別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一個單位,通常多一個人力就會多一個成本,但相對的我們擁有多一個人力的資源,且有妥善的安排,去善加利用,得到的力量通常都是1+1>2!
- 場地、環境及交通
拍攝前最重要的其中一件事情就是「場勘」,如果有機會去場勘那就建議要去,如果因為其因素不方便去的話真的得善用 Google Map,打開衛星地圖大概判斷一下環境也不無小補。
拍攝後置工作
- 剪輯篇
一支成功的影片,除了拍攝的畫面好看,後製工作「剪輯」也是不可或缺。好的剪輯可以幫助影片有更棒的視覺品質,也可以透過活用影片節奏、字卡、轉場、音樂等元素,讓影片更加出色!
- 影片節奏
根據影片的風格去找對應的音樂,找到對的鏡頭後選擇素材間斷,再使用剪輯技巧去對應節奏。
- 轉場及特效
一個看似無聊的淡入淡出,卻可以把兩個不同場景的影片在轉場時變得和諧,在影片節奏中,明確的找到每個位置可以放置的特效,也能為影片畫龍點睛。
- 調色及字卡
適當運用調色,可以讓影像傳遞出的不同的情緒;也能視影片效果加入綜藝字卡,讓畫面變得更豐富。
- 對口篇
在拍攝影片時,一定得先有一份拍攝企劃,而攝影師在拍攝前和撰寫企劃的人對一次腳本是很基本的,要先確認企劃主軸、客戶的需求,才能夠合作無間。
- 有效的溝通
影片後製是一件複雜的事,有一定會有不符合預期,會有需要修改的時候,而在前中後期製作到最後的交稿部分,應該要有效率的溝通,在有條件內的溝通下完成案子修改次數。
- 交稿期限(Deadline)
明確的約定好交稿的時間,在到期之前多抓1-3天提前剪輯完成,這樣才可以有調整、溝通的時間。
- 同時站在客戶及公司的立場著想
拍攝的成品當然要符合客戶的需求,但同時也要考慮到公司這裡,無論是人力、資源,以及從客戶那邊拿到的預算,雙方都要顧及到,成能達到雙贏的局面。
行銷手法
製作影片前先確認自己的觀眾目標喜好,確保影片內容能夠確實打中他們的想法,並勇一些剪輯的手法去吸引觀眾。
- 預告:埋下伏筆,撩撥觀眾的好奇心
利用簡短的秒數,在影片、文章、貼文等等地方預告,告訴觀眾們,我們接下來準備要上這道菜,製造期待的感覺。
- 強打:同時放送短版與長版廣告,提升觸及率和影響力
主菜登場,清楚明瞭的述說影片內容,吸引群眾目光。
- 熱度延燒:加強訊息傳遞,鼓勵觀眾採取行動
吃瓜還得買到瓜,在貼文後,我們可以利用影片的力量去傳遞我們希望受眾們想做的事情,例如購買商品、實踐一些環保行為等等。
以上就是這次跟要跟大家分享關於攝影從前置到後製再到行銷的小撇步!掌握好這四招,你也可以成為攝影和行銷能力兼具的大師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