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蔡瑋中,身為曾參與運動筆記初創員工、現在是歐福行銷與英雄好汗的創辦人,我歷經了「學生菁英籃球員」、「跑步愛好者」到「運動品牌行銷夥伴」三個階段。這場運動 KOL 小聚,我希望能整理十多年來和數百個品牌合作的經驗,把「如何成為品牌想合作的對象」這件事,分享給大家。
為什麼「人」也需要做品牌?
我們處在一個資訊爆炸的年代——人人都能創作內容、經營社群。但也因此,你如果沒有清楚的品牌定位,很容易就淹沒在茫茫貼文海中。
品牌像是篩子—不要怕被淘汰,這是品牌力的體現
請記住這個核心概念:
「不是每個人都要喜歡你,這正是你有品牌的證明。」
如果你今天走進愛馬仕門市,你可能會轉身就走,因為你知道「這不屬於我」。但這恰恰證明愛馬仕的品牌定位極其清晰,知道「誰適合、誰不適合」。這一樣適用在你身上。當你是跑班教練、運動創作者時,如果有些人一看到你就轉身離開,不代表你做錯了,而是你成功地過濾掉不適合的對象。
品牌定位不是讓你迎合所有人,而是排除掉不適合你的人,聚焦於真正會黏住你的受眾。
這樣你才不會疲於奔命,也才能創造高信任與高轉換的社群價值。
所以,「人設」不是虛構,而是品牌精神的延伸:
- James Harden 用鬍子打造視覺記憶點
- 大谷翔平在 MLB 用「優雅強大」形象圈粉
- UFC 的嘴炮 Conor Mcgregor 靠「反派」定位擴大話題與票房
KOL 也是如此,你的個人風格就是你的品牌。真正有商業價值的,不是你能「做多少內容」,而是「誰記得你、為什麼記得你」。
品牌三位一體:定位出清晰又可持續的個人品牌
品牌不是一句口號,更不是美美的濾鏡。真正的品牌是「一致性的總和」,而這背後有一個非常關鍵的觀念,就是:
品牌三位一體:品牌精神 × 顧客感受 × 產品/內容
品牌:你想傳遞的核心理念與風格是什麼?
顧客/追蹤者:他們在你這裡獲得什麼感受?
產品/內容:你實際提供了什麼價值或服務?
這三者如果無法對齊,就容易出現認知斷裂,品牌也很難長久。
以英雄好汗為例:
- 品牌精神:「讓運動變得更簡單」
- 追蹤者感受:「這裡可以找到有口碑的專家幫助我開始運動/變得更強」
- 內容產品:「高品質的運動線上課程、專家分享」
三者一致,才讓品牌的信任度與價值穩定建立。
如果是你個人品牌呢?
我們剛剛講了品牌三位一體的概念,那如果是你在經營個人品牌呢?你不是賣東西,但你其實還是在經營「你這個人」這個產品。
我用一個大家可能熟悉的環保型 KOL 來舉例:
這個創作者平常的品牌態度是——「環保是一種生活態度」。
他的內容也不是單純說教,而是會帶大家一起去淨灘、淨山,分享日常怎麼減塑、吃得更永續。他會拍淨灘現場的畫面或再生材質的分享,甚至會出環保周邊或發起行動。
他的品牌三位一體就很清楚:
- 品牌精神:環保是一種生活方式,不是口號
- 追蹤者感受:跟著他,我好像真的能做些改變
- 實際內容/服務:具體的行動參與、資訊、產品都能落地
這就是一個成功的個人品牌。他不會想討好所有人,但會吸引一群「價值觀一樣的人」持續黏著。
重點不是你會什麼,而是「你的品牌精神 × 粉絲需求 × 你提供的內容」有沒有對得起來。
這也是為什麼你不能什麼都做、什麼都接。因為只要這三者中斷裂,你的品牌就會變得很虛,觀眾感覺不出來你到底在幹嘛,品牌也會不知該怎麼合作你。
如果你能將這三者清楚描繪,並一致呈現在你的內容上,那你就是一個「穩定且有黏性」的個人品牌。
品牌定位地圖:找到屬於你的座標
如果把和你同類型的 KOL 放在一張「品牌性格地圖」上,會出現什麼樣的分佈?例如以跑步教練為例,我們可以用 X 軸:高調 ⇄ 低調、Y 軸:商業導向 ⇄ 職人感 來簡單劃分(X軸與Y軸可以自由替換),看看你的競爭對手落在哪裡,哪裡是你可以發揮的座標。
你不必追求成為大家都喜歡的那一型,而是找到「自己舒服、觀眾喜歡、品牌認同」的定位點。
當你知道你是誰,你就能吸引對的人,也更容易跟對的品牌產生連結。
如何找到自己的品牌定位?
品牌的核心來自「興趣、專業與需求」的交集。
類型 | 代表意義 |
興趣+需求 | 有熱情但不一定專業,容易被競爭對手打敗 |
專業+需求 | 缺乏個人特色,不快樂、難長久 |
興趣+專業 | 缺乏市場需求,可能無人買單 |
三者交集 | 最理想的個人定位:獨特、有熱情、有價值 |
舉例來說,歐福行銷的定位是:結合「運動」的興趣 +「數位行銷」的專業 +「運動產業品牌」的行銷需求。這樣的定位才有辦法持續深耕。
品牌如何挑選 KOL?
你是創作者沒錯,但品牌在挑選 KOL 的時候,思考的其實是「投資報酬率」。
品牌想要的五種價值:
- 形象與態度:KOL 是否展現品牌理想的風格與價值觀
- 曝光與熱度:能否製造話題、觸及大量受眾
- 轉單與銷售:是否具備實際帶貨與影響購買行為的能力
- 素材與內容:能否產出可用於再行銷的高品質素材
- 背書與見證:是否具備可信度、專業力,提升品牌公信力
選 KOL 的實務流程
我們幫品牌挑選 KOL,會從三大面向與五個步驟評估:
三大面向:
- 品牌:風格與品牌精神是否契合
- 產品:KOL 是否熟悉產品類別,有說服力
- 內容:產出品質是否與品牌標準相符
五個步驟:
- 檢視 IG 版面、主要活動與整體風格
- 分析純內容與業配的比例是否健康
- 評估近五篇貼文的流量與互動數
- 觀察業配下方留言是否有「認真詢問產品」的聲音
- 從留言與按讚者的頭像推估粉絲輪廓,是否與品牌目標族群吻合(或用 kolr 這樣的網紅分析媒合工具)
如何報價讓品牌心服口服?
品牌不是只看「報價數字」,而是你拆解報價的邏輯是否合理。
報價應包含:
- 肖像授權(品牌用你的照片打廣告)
- 專家背書(教練/醫師等身分加值)
- 內容製作費(圖文、影片)
- 出席費用(講座、拍攝、站台等)
- 曝光價值(你的粉絲與互動量)
- 廣告授權(品牌是否可用你的帳號做投放)
每項價值都有對應的計算方式與參考區間。透明、合理、細緻,是讓品牌信服的關鍵。
我該接受互惠合作嗎?
不該接受的情況:
- 對方只想白嫖(無對價、不尊重創作者)
- 商品無品牌力、無需求、你也不想用
可以考慮的情況:
- 商品你真心想用/會用
- 品牌價值高
- 雖小但有潛力,能與你一起成長
- 有機會引發更多曝光與合作(例如被品牌官帳轉發)
互惠的本質不是免費,而是「等值交換」的藝術。
KOL 的價值不只是數字,而是「影響力」
在歐福,我們看重的是能長久合作、能真心對待內容的 KOL。像 Emily、李翰暄、Kiki 這些合作夥伴,他們不只是把合作當「任務」,而是認真看待每一篇貼文、每一次露出。他們用內容改變觀眾,也讓品牌被看見。
敬業不是用嘴巴說,而是你還沒開口,他就已經幫你想好下一步。
讓我們一起「讓運動變得更簡單」
每一位創作者,都可能是品牌在找的人。你不需要成為別人,但你要成為最清晰的「你」。
記得:
- 做出差異化定位
- 勇敢分享你的價值
- 持續優化內容品質
- 尊重自己的價碼
- 願意和小品牌一起長大
品牌想合作的人,就是你。
如果你對此內容有共鳴,歡迎轉在我們的 facebook、Instagram 留言或私訊交流,讓我們一起,在熱愛與專業之間,創造更多可能。
延伸閱讀:

我是蔡瑋中,用四個標籤快速了解我
#運動品牌行銷|歐福行銷 / 英雄好汗 創辦人
#過氣籃球員|前⋯松山、台藝籃球隊長
#三流跑者|多年前全馬破四、半馬破百
#雙寶爸|我不是在工作就是在陪小孩
–
因為籃球,讓我從沒自信的孩子成長為團隊中的領袖。
從三興國小、金華國中、松山高中到台灣藝大,我都在球隊中擔任主力球員與隊長的角色,在籃球中找到了自我的價值。但畢業後,我沒有選擇 SBL 這條路,內心帶著遺憾,進入了職場。
「這份遺憾,成為我創業的起點。我決定將運動的熱愛與數位行銷的專業結合,打造屬於我的運動事業,讓更多人也能認識運動、愛上運動。」
–
也是這股遺憾與鬱悶,讓我有個瘋狂的想法:「在大馬路上狂奔」,所以接觸了馬拉松與路跑運動,加入了初創的《運動筆記》,隨著公司從 3 位員工成長到 40 人的規模。
–
於是,30 歲初頭,我創立了歐福行銷,使命是:「讓運動變得更簡單。」
–
運動品牌:推廣品牌更簡單
運動 KOL:經營事業更簡單
運動愛好者:參與運動更簡單
–
這幾年,我累積了上百個運動品牌行銷案例,與上千位運動 KOL、運動專家合作。現在,我可以很有自信地說——歐福行銷已經是台灣運動領域數位行銷最具指標性的公司。
–
未來,我會在這裡分享更多運動行銷趨勢、品牌策略與產業洞察,歡迎交流!
如果你是運動品牌經營者、運動 KOL,或者對運動行銷有興趣,歡迎留言或私訊,我很樂意與你聊聊!
–
對了,我們目前在積極徵才!
如果你愛運動、懂行銷、想加入專注運動領域的數位行銷公司,快來找我!